總分:100分 考試時量:120分鐘
一、語文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(20分)
1、填入下面兩段話空缺處的詞語,恰當?shù)囊唤M是(每小題2分) 
  (1)我國基礎(chǔ)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是:第一,倡導      的教育。第二,重建新的課程結(jié)構(gòu)。第三,體現(xiàn)課程內(nèi)容的現(xiàn)代化。第四,倡導建構(gòu)的學習。第五,形成正確的      觀念。第六,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(yīng)性。         【   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           
    A.有中國特色的、現(xiàn)代化          價值
    B.全面的、和諧發(fā)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評價
    C.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、科學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審美
    D.全民的、基礎(chǔ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思維    
        (2)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: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(jīng)驗;形成對      、社會、自我之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的整體認識,發(fā)展對自然的關(guān)愛和對社會、對自我的責任感;形成對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動地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(tài)度和能力;發(fā)展實踐能力,發(fā)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(chuàng)新的能力;養(yǎng)成      等良好的個性品質(zhì)。                             【   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A.國家      自力、自信、自強 
    B.學校      誠信勤勉、胸懷遠大、熱愛祖國
    C.民族      熱愛自然、熱愛生活、熱愛親人 
    D.自然      合作、分享、積極進取
2、填空題(每小題2分)
  (1)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,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。 
  (2)語文教學的“三維目標”指的是知識與能力、       、   
      ,在教學過程中,我們應(yīng)整體考慮這三個方面的有效綜合。 
3、論述題(12分)
   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(yīng)積極倡導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學習方式,請你簡要談?wù)剬@一問題的認識。 
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二、基礎(chǔ)知識與積累(14分)
4、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組是(2分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   】
        A.招徠(lái )     迄(qì)今        扉(fēi)頁        斗(dǒu)轉(zhuǎn)星移
        B.提(tí)防      校(xiào)對      坎坷(kě)         無懈(xiè)可擊
        C.謙遜(xùn )    會(kuài)計      造詣(zhǐ)        惟妙惟肖(xiào)
        D.殲(qiān )滅    星宿(xiù)       愛好(hào)        前赴(fù)后繼
5、下列各組詞語中,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(2分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   】
        A.豁然開朗        神采飛揚        義憤填膺        自慚形穢
        B.寒喧客套        隨聲附和        敞開心扉        風華正茂
        C.淺嘗輒止        殺一擎百        餓殍遍野        聲名狼藉
        D.夢寐已求        猶豫不決        彌天大罪        清山綠水
6、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(2分)              【   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A.我們學校的隊員在這次省青少年足球比賽中前仆后繼,勇敢拼搏,在最后一場比賽中終于以3 :2的成績戰(zhàn)勝了對手,獲得了冠軍。
        B.今年,胡錦濤同志來到韶山,瞻仰了毛主席的舊居,還進農(nóng)戶、下車間,明察暗訪,同干部群眾一起回顧毛主席當年的革命歷程。
        C.山石高高低低,有的像猴,有的像狗,有的如山羊奮蹄,有的如大象蹣跚,真是巧奪天工,令人嘆為觀止。
        D.因為他對社會現(xiàn)象觀察深刻,所以他的揭露和諷刺往往能夠入木三分,獨抒新見。
7、默寫填空(8分)
        ① 子曰:“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            ,何有于我哉?”
        ② 問渠那得清如許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。
        ③ 人有悲歡離合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,此事古難全。
        ④            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
        ⑤俱往矣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,還看今朝。
        ⑥ 《莊子》是      家學派的經(jīng)典著作之一。
        ⑦ 《      》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。
        ⑧ 在中國的寓言故事中,諷刺做了多余的事情有害無益的一則是《          》。
 
三、閱讀下面幾段文字,按要求回答問題(26分)
(一)
    ①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:兩年以前,我們總自夸著“地大物(bó)”,是事實;不久就不再自夸了,只希望著國聯(lián),也是事實;現(xiàn)在是既不夸自己,也不信國聯(lián),改為一味求神拜佛,懷古傷今——卻也是事實。
    ②于是有人(kǎi)嘆曰: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。
    ③如果單據(jù)這一點現(xiàn)象而論,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。先前信“地”,信“物”,后來信“國聯(lián)”,都沒有相信過“自己”。假使這也算一種“信”,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(jīng)有過“他信力”,自從對國聯(lián)失望之后,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。
    ④失掉了他信力,就會疑,一個轉(zhuǎn)身,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,倒是一條新生路,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。信“地”和“物”,還是切實的東西,國聯(lián)就渺茫,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。一到求神拜佛,可就玄虛之至了,有益或是有害,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(jié)果來,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。
    ⑤中國人現(xiàn)在是在發(fā)展著“自欺力”。
    ⑥“自欺”也并非現(xiàn)在的新東西,現(xiàn)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,籠罩了一切罷了。然而,在這籠罩之下,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。
    ⑦我們從古以來,就有埋頭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為民請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,……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“正史”,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,這就是中國的脊梁。
    ⑧這一類的人們,就是現(xiàn)在也何嘗少呢?他們有確信,不自欺;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(zhàn)斗,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,被抹殺,消滅于黑暗中,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。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,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,倘若加于全體,那簡直是誣蔑。
    ⑨要論中國人,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,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。自信力的有無,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(jù)的,要自己去看地底下。
        九月二十五日
8、依據(jù)文意和注音,寫出相應(yīng)的漢字(2分)
        地大物bó(    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kǎi(   )嘆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9、文中的“這一點現(xiàn)象”是指什么?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。(不超過20個字。)(2分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0、根據(jù)文意,你覺得作者為什么會認為“中國人現(xiàn)在是在發(fā)展著‘自欺力’”?(2分)
   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       
11、對選文內(nèi)容的理解,準確的一項是(2分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  】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A.第⑤⑥自然段中加點的“中國人”,其含義是相同的。
        B.第⑧自然段中的“一部分人”,是指那些只有過“他信力”,而且現(xiàn)在正發(fā)展著“自欺力”的人們。  
        C.“這就是中國的脊梁”一句運用的修辭手法,與“我就知道,我們之間已經(jīng)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”所用的修辭手法不相同。
        D.文章結(jié)尾,作者建議人們?nèi)タ础暗氐紫隆,意思是有自信力的中國人是古代“正史”中記載的那些“中國的脊梁”。 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(二)
     熟讀精思(節(jié)選)
朱 熹
        凡讀書,須整頓幾案,令潔凈端正,將書冊齊整頓放,正身體,對書冊,詳緩看字,子細分明讀之。
        須要讀得字字響亮,不可誤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牽強暗記,只是要多誦數(shù)遍,自然上口,久遠不忘。古人云,“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”,謂讀得熟,則不待解說,自曉其義也 。
        余嘗謂,讀書有三到,謂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則眼不看子細,心眼既不專一,卻只漫浪誦讀,決不能記,記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豈不到乎?
12、找出文中的兩個通假字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(2分)
13、“不待解說,自曉其義”的意思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(2分)
14、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(2分)           【   】
        A.對書冊,詳緩看字(詳緩:仔細從容)
        B.余嘗謂,讀書有三到(余:我)
        C.不可牽強暗記,只是要多誦數(shù)遍(牽強暗記:悄悄地記下來)
        D.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(急:要緊、重要)
15、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出了讀書的具體要求,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。
        (2分)
   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三)
    ①夕陽的斜輝從西邊“牛頭塔”山上丈許高的天空照射下來,掠過校園花壇上那排法梧的樹冠,落在校園東邊那道“文化長廊”的墻根下。母親坐在我用自行車轱轆制成的輪椅上在墻根底下曬暖——我感覺得到那陽光的熱度剛好合適,母親顯得特別安詳。那只伴隨母親十多年了的土陶“火籠罐”只剩了丁點火星,母親還是形影不離地把它放在腳底下。②好多年了的習慣,母親愛在“火籠罐”上煨一杯開水。母親時不時抬頭望著“牛頭山”上的“牛頭塔”,望著西邊的天空,西邊的云彩;時不時把那根九宮山“白藤”做的手杖橫在輪椅的扶手上,兩手伏在上面打盹兒。    
        感謝夕陽——它使我深受病魔之苦的母親難得有這份夕陽底下的安詳。
    母親76歲,得的是肺癌。我每天有課,早晚還要下班輔導。母親怕耽誤我的工作,硬是不肯住院。主治醫(yī)師也覺得我家離醫(yī)院不遠,建個家庭病床是很合適的。母親年邁體弱,不宜放療化療,中西結(jié)合,以中醫(yī)為主,在家熬藥也十分方便。給母親治病是應(yīng)該精心的,重要的還有如何讓母親減少痛苦。
    我是獨生子,除了我,母親再沒有什么親人,病中的母親對我特別依戀。所以,這一段我沒在辦公室備課了,除了有課,我都陪護在母親旁邊。后來,我有課母親就說想去樓下曬暖。我知道,母親已經(jīng)是生命的夕陽,和我生活的日子不會太多,母親每一個時刻都舍不得離開我。于是,我在有課的時候就背母親去“文化長廊”那個地方曬暖。我忽然想,那真是上蒼的恩賜:太陽照到的位置有一堵曲尺形的圍墻,正好把母親坐的地方圍成一個“避風港”;水泥花磚鋪砌的地面很干凈;旁邊花壇上飛著的蜂蝶之類可以在母親眼底添一些生機;而且,我高一(3)班的教室正好在教學樓最東端的一樓,離母親不到十米。
    于是,每次講課我都把聲音放大,讓母親能夠聽見。每隔十分鐘,我就給學生出一道簡易的思考題,然后跑到墻根底下將母親的輪椅移一個位——因為夕陽在慢慢地西斜,梧桐樹的陰影會遮住母親的陽光——然后我又飛跑到教室繼續(xù)上課。課間十分鐘,那是我蹲在母親膝下體驗骨肉之愛的幸福時光,母親可能口渴,我可以把煨在“火籠罐”上的不銹鋼水杯拿出來,給母親喂上幾口冷熱適度的開水。
    有一天,我正給學生講史鐵生的《我與地壇》,史鐵生在文章中回憶,在他雙腿殘廢,高位截癱的時候,是母愛使他樹起了生活的信念,那種骨肉深情深深打動著我:“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,想起一件事又反身回來,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,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……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,……她想,要是兒子能活下去,哪怕自己去死也行……”讀著讀著,我完全進入了角色。忽然,有位學生站起來打斷我:“老師,讓我讀!”我如夢方醒,飛跑出去,梧桐樹的大片陰影已投向母親,但是還有一片陽光照著母親的臉。我真感謝,感謝依然照在母親臉上的那片夕陽。我給母親輪椅挪了一個位置又回到教室,這時我發(fā)現(xiàn)桌上放著一張紙條:“老師,讀到第二部分第三段的時候,我發(fā)現(xiàn)你眼里噙著淚水,聲音顫抖,我回頭一看,發(fā)現(xiàn)同學們眼睛都離開了課本,都凝神望著你,聽你朗讀,他們眼里都含著淚水——我知道,外面曬太陽的師奶奶還等你去移輪椅呢……”我真的很感動,感動生命中孕育著的情感,感動生命情感中如此真切的感染力,感動居然有同學發(fā)現(xiàn)了我生命中的一個細節(jié)。
        下課鈴聲響了,我很快回到母親身邊,夕陽接近了山頂,它把最后一抹余暉灑在母親身上,母親面對陽光是那么的安詳。   
        終于,母親離我而去了。每當我思念她的時候,我就會站在那墻根底下,望著西天的夕陽。我想,母親也許隨同那溫馨的夕陽去了山的那邊。夕陽,你是否依然照著我的母親?我的母親是否依然安詳?從此,夕陽成了我生命情感里的一道風景。
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16、文章第6段末尾說:“我真的很感動,……感動居然有同學發(fā)現(xiàn)了我生命中的一個細節(jié)!薄吧械囊粋細節(jié)”指的是什么?(2分)
   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17、作者為什么說“夕陽成了我生命情感里的一道風景”?(2分)
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    18、文章第一段①處寫到:“校園花壇上那排法梧的樹冠”,②處寫到“母親愛在‘火籠罐’上煨一杯開水”的細節(jié),下文中分別和這兩處照應(yīng)的地方是什么?
        (4分)
        答: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②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        19、夕陽本是無情物,作者卻將夕陽人性化,賦夕陽以情感。請問,作者感謝夕陽的原因是(兩項,2分。錯選、漏選一項扣1分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   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
    A.夕陽是作者生命情感里的一道風景。
    B.夕陽給母親以溫馨,使母親難得有一份夕陽底下的安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C.因為作者思念母親的時候,站在墻根底下,望著夕陽,就仿佛感覺到母親的存在,夕陽成了作者情感的寄托。
    D.因夕陽的絢爛美麗使我們的世界變得五彩繽紛。
        E.因為夕陽陪同母親去了“山的那邊”。
        
四、作文(40分)
20、根據(jù)要求作文。 
        題目:溫  暖
要求:立意自定,除詩歌外文體不限。不少于700字。
